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寻访苏州的古城墙

一、盘门(2008年9月14日)  
        
      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筑,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进行过修缮。
      现存的盘门与南宋《平江图》碑所绘,方位相符,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水城门和陆城门紧相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臣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池。


[ 本帖最后由 wubin556 于 2008-10-12 09:46 编辑 ]

1.jpg (77.97 KB)

1.jpg

3.jpg (113.08 KB)

3.jpg

4.jpg (90.64 KB)

4.jpg

5.jpg (61.19 KB)

5.jpg

6.jpg (117.17 KB)

6.jpg

7.jpg (114.57 KB)

7.jpg

8.jpg (82.4 KB)

8.jpg

9.jpg (70 KB)

9.jpg

10.jpg (75.06 KB)

10.jpg

11.jpg (77 KB)

11.jpg

12.jpg (111.23 KB)

12.jpg

13.jpg (142.76 KB)

13.jpg

15.jpg (101.79 KB)

15.jpg

16.jpg (42.32 KB)

16.jpg

17.jpg (49.27 KB)

17.jpg

18.jpg (78.83 KB)

18.jpg

19.jpg (90.11 KB)

19.jpg

20.jpg (65.98 KB)

20.jpg

盘门好久没去了,记得N年前单位组织中秋赏月时去过就没再去。
怎么快乐怎么活
是啊,记得还是小的时候去过,十几年了
二、葑门(2008年9月30日)
        
        9月30日上午又来到葑门,想想竟阔别了一年有余。这里曾留下过我一串深深的足迹,从2005年8月报到至2007年6月一纸调令离开,在苏州城东南的这片土地上,我整整工作了一年零十个月。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本帖最后由 wubin556 于 2008-10-3 22:03 编辑 ]

1.jpg (50.34 KB)

1.jpg

2.jpg (58.73 KB)

2.jpg

3.jpg (82.4 KB)

3.jpg

4.jpg (87.06 KB)

4.jpg

5.jpg (80.7 KB)

5.jpg

6.jpg (99.84 KB)

6.jpg

7.jpg (106.37 KB)

7.jpg

8.jpg (94.28 KB)

8.jpg

9.jpg (65.8 KB)

9.jpg

10.jpg (54.14 KB)

10.jpg

11.jpg (91.87 KB)

11.jpg

12.jpg (63.19 KB)

12.jpg

13.jpg (81.61 KB)

13.jpg

15.jpg (43.53 KB)

15.jpg

16.jpg (63.08 KB)

16.jpg

17.jpg (81.34 KB)

17.jpg

18.jpg (53.94 KB)

18.jpg

    记得在葑门工作期间,曾编纂出版过《溪流清波映葑门》一书,当时请著名作家范小青女士为此书作序。现在把小青女士的序文转贴如下,借作家的笔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葑门。


独树一帜话葑门

范小青

   葑是一个汉字,但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常见的汉字。生活在苏州的人知道它,外地的人,可能就比较陌生了。他们来过葑门,走过灭渡桥,穿过葑门横街,吃了茭白、茨菇和鸡头米,会在心里留下一份记忆和悬念,这个葑字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他们有心去了解一下,就增长了知识和见识,就多了一些学问、就有了一份美好的想象相随相伴。这倒让我们苏州人,让苏州的葑门有了一点骄傲,我们的一座古城门,我们城里的某一个算不上繁华热闹的角落,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葑是一种生长在水里的根茎可以食用的植物,这种植物有两个名字,一个叫作蕪菁,另一个叫作菰。蕪菁、菰,还有葑门的这个葑,这几个字都是草字头,看起来与水无关,但奇怪的是,你看到这样的字眼,你就想到了水,就是水淋淋滋润的感觉,就是水面上飞着的美丽的水鸟的感觉,就是一种让人的思绪荡出去很远的感觉,是因为蕪菁和菰都是生长在水中的缘故,还是生活在水乡的我们,心里生来就有许多水的情结?
        
   葑门是水的文化,没有水就没有葑。从前葑门有水城门,后来水城门虽然消失了,但是水没有消失。水,世世代代地滋润着葑门的寸土寸地,水,永永远远地培养着葑门的灵动和生气,水造就了葑门,水,写下了葑门的一页又一页的历史。
        
   也曾经因为水太多太大,使先人们犯愁,年年岁岁的摆渡,风吹雨打的颠波,终于使他们下了决心,建造起一座桥,灭渡,是寻觅新生活寻求新发展的开始。我们暂且不说由传说中的僧人敬修主持建造的古灭渡桥在桥梁建筑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只是知道,有了灭渡桥的葑门,如虎添翼,扬眉吐气地踏上新的征程。七百多年以后,一座新的灭渡桥又诞生了,它与古灭渡桥相距五十米,一南一北,同跨运河。石桥无言水自流,你站在两座灭渡桥中,向北望,再向南看,你感受到,历史走过的七百多个春秋的点点滴滴,都融汇交集在这短短的五十米距离中了。
        
   如果你从南边来,过灭渡桥,再往北走,你就走到了老百姓常常挂在嘴上的“葑门横街”。如果你曾经走过或听说过苏州的七里山塘或平江路,再来葑门横街走一走,你也许会感觉少了点什么?是的,少的是老宅深院,少的是名人遗迹,少的是大红灯笼,少的是书香气息。但你也同样会感觉多了些什么,那就是民间的气氛和生活的朴素。葑门横街不是达官贵人的游乐场,不是文人骚客吟诗作画的花船,这是一条老百姓自己的街,是日常生活的街,小商小贩们做生意,乡下人卖农产品,居民油盐酱醋,喝茶乘风凉,这样的一条街,似乎少一些什么什么样的价值,但对于我们来说,却多了一份亲切多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平常心。又要说到水,苏州的出众,在于水,横街的出众,也同样与水密不可分。我走过横街的时候,没有用心地去历数和观察它与水的关系,但我的感觉,横街是一条浮在水面上的街,是辽阔的水上的一块陆地,后来果然从一些资料和文章中看到这样的内容,葑门横街背靠葑门塘,东连黄天荡,它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还有前橹巷湾,后橹巷湾,草鞋湾,鲇鱼湾,等等等等。这许多塘塘湾湾托起了葑门横街,让横街的生活也依水而展开,因水而丰富。你看乡人叫卖的农产品、水八鲜,哪样与水无关?你在哪条街上看到过如此多的鱼行,看到过如此兴旺的鱼行生意,看到过鱼行里有如此之多的鱼的种类?临水喝茶是苏州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在葑门横街也是少不了的,据说在这条全长只有六百多米的街上,最多的时候开出十家茶馆,现在我们也许已找不到那些曾经有过的茶馆,但只要看一看听一听它们的名字,椿泌园,凤仙园,葑门茶室,无不使我们浮想联翩。
        
   葑门只是苏州的一角,但葑门有说不完的话题。苏州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渗透在苏州的每一个角落,遍布在苏州的每一寸土地,葑门是一棵长在苏州大地上的树,它靠着苏州水的滋润和养育,也靠着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日常的百姓文化,在苏州城众多的区域里,独树一帜,林立于世,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 本帖最后由 wubin556 于 2008-10-3 22:21 编辑 ]
三、阊门(10月26日)
这里是古代苏州最繁华的角落,不过现在的城墙确实重新修造的,感觉一般。倒是城外的山塘街感觉很好。


[ 本帖最后由 wubin556 于 2008-10-26 17:46 编辑 ]

01.jpg (78.57 KB)

01.jpg

02.jpg (90.19 KB)

02.jpg

03.jpg (87.75 KB)

03.jpg

04.jpg (83.86 KB)

04.jpg

06.jpg (74.78 KB)

06.jpg

07.jpg (91.59 KB)

07.jpg

08.jpg (95.98 KB)

08.jpg

09.jpg (43.77 KB)

09.jpg

10.jpg (45.24 KB)

10.jpg

11.jpg (85.57 KB)

11.jpg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感觉真好!尤其是那张--两个人推自行车。
好像是想像中江南。
大地之子-----游遍苏州六城门啊,偶等着还有三个门。
怎么快乐怎么活
提示一下,除了胥门,还有哪两个门?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还有二个门,现在已经找不到城楼了,娄门和齐门。
怎么快乐怎么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