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金银岛股花传奇
并蒂莲(600361华联综超,600628新世界,600824益民百货):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
05年4月,在国务院的首肯下,中国证监会决定着手解决困扰中国股市一生的陈年痼疾――股权分置。
当时,上证指数已经跌破了1200点,大多数人都认为股市会跌到800点或者700点。因此,该消息一出,如同“原子弹”在股市上空爆炸,带给市场的混乱和震撼,难以形容。由于历史上每次触及股权分置问题,都是以股市的暴跌和管理层的退让作为结局,所以绝大多数人非常悲观,认为管理层在这个时候解决股权分置,真是要把股市推倒重来了,指数的下跌深不可测,就算跌到300点都不会是底部。
管理层也明白这个消息将带给市场什么样的刺激,因此很技巧的把消息公布在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紧接着是五一黄金周7天的休假,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人消化接受这个消息。
和大众的思维相反,我从这则消息上看到的更多是政府破釜沉舟挽救股市的决心和牛市“重返人间”的希望。
五一长假后,股市延续着以往的跌势,继续下沉,但却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暴跌。无可奈何花落去,既然无力回天,只能以麻木对抗。
我隐隐感到机会的临近,开始用全流通的视觉来选择个股。我认为有两类个股将出现明显的机会:一是全流通下的并购个股;一是全流通下的价值重估个股。
但对于并购个股,我拿捏不准。中国股市上的并购,从1994年的“宝延事件”开始,就充满了各种陷阱和极度投机,“概念”胜过实质,泡沫多于价值。因此,我决定把目标锁定在全流通下的价值重估个股上。
经过各方面的斟酌分析,我把操作目标更进一步的锁定在全流通下的商业零售股票上。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零售商业上市公司中90%左右为百货类企业,占据城市、县城以及乡镇的繁华地段。2001-2004 年,我国房屋销售价格增长超过100%,房价的整体上涨使得零售商固有的商业房产内在价值也随之上升。同时,商业的日趋繁荣和商圈的难以复制性使得各城市商圈的房产价格增幅超过同期整体房价的涨幅,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我国商圈繁荣度较高和商业地产增值潜力巨大的城市主要为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如上海淮海中路商圈商业房产价格2001年均售价约在1.5 万元/平方米左右,2004年则达到6万元/平方米左右,期间累计涨幅即达400%。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较为落后,零售企业的资产价值并没有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之中。以百货企业为例,由于大中城市百货企业历史悠久,其地产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较低,且每年以折旧等方式摊销,而与此同时,如果考虑到商业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百货企业在其所在区域经过长期经营形成的品牌商誉和销售网络的重置成本等实际因素,该百货企业实际资产将与账面资产存在巨大差异。这表明会计制度不仅无法反映零售企业实际的资产状况,而且掩盖了零售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商业零售企业的价值得到了新的诠释。
同时,零售业一直是重组、并购的多发地带。其原因不仅在于其收购成本相对较低,更在于零售商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战略收购价值日益得到市场的认同,由此也进一步强化了零售商资产价值升值的预期。零售企业的流动资产以货币资金和存货为主,固定资产以房屋、建筑物为主,资产质量较佳,核心资产如房屋、货币等在市场中实际变现能力较强,这也是零售企业壳资源价值突出和成为战略投资者收购主要对象的内在原因。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在04年底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行业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扩大使得我国商业行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从投资价值角度可将商业零售股划分为三类:
一是以华联综超、苏宁电器为代表的业绩处于较为高速增长阶段,并有希望做大做强的公司;二是以新世界、益民百货等为代表的,预期1-2年业绩有所增长,且具有地产增值重估价值的公司;三是以广州友谊、银座股份为代表,拥有较为稳定的业绩和较低股价的公司。
我从中挑选出华联综超、新世界、益民百货3只股票,进行跟踪观察。华联综超经营大型综合超市,拥有1家百货店和44家综合超市门店,商业网络遍布全国,并且仍然处于扩张阶段。新世界属于单体百货商店,拥有不可复制的地理资源优势(上海黄金商圈),几年来业绩稳步提高,在经营上新增商业面积、新增物业出租、酒店旅游、休闲娱乐等,可保证今后几年业绩的增长。益民百货是一家由上海市卢湾区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前是一家单体大型百货公司,后来在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转变经营方式,一方面对上海淮海路上的商铺资产进行收购,然后出租;另一方面把单个百货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比如古今内衣、红星眼镜和天宝龙凤(金银饰品)等。在全流通大局下,益民百货旗下绝大多数位于淮海路商业圈的14.47万平米的投资性物业,将面临重新估值带来的巨额溢价。
2005年5月,当投资者们纷纷远离股市,决心忘却股票的时候;当投机客们坐在电脑旁,盯着不断下跌的K线图哀叹不已的时候,我却在精神抖擞的满大街逛商场,进行实地调研。我是个很少逛商场的人,但为了更好了解商业零售企业的现状,整个5月份,我几乎每天都要上街去逛百货商店,特别是华联综超的贵阳分店,我更是去了多次,上午、下午、晚上,每个时间段都去过。我比较各种货物的价格、计算收银台前排队付款的人数、和楼层经理聊天,询问节假日的促销活动……我还买了益民百货的一套“古今内衣”……走在各家富丽堂皇的商场里,我常想,我已经在这一个月里把我这一生逛商场的时间都用完了。
05年6月8日,沪深股市双双飙升,一举打破了沉闷阴跌的长期趋势,红彤彤的大阳线仿佛在昭示大众――大底当前。
6月9日,上证指数冲高到1146点。但人们的欢呼声未停,指数便掉头而下,连跌4天,再次跌破1100点。反弹结束之声立刻充斥市场。
我等的就是这种机会!
6月16日,在1100点之下,我开始建仓跟踪已久的3只商业股――华联综超、新世界和益民百货。6月20日,我建仓完毕,满仓待涨。
这3只股票是我试手全流通的“第一单”,我把对它们的操作定位为价值投机――我看好它们价值重估的中期走势,却对它们的长期发展持怀疑态度。一个月的调研,让我很深的体会到这一行的激烈竞争和外资零售企业挟雄厚资金实力想一统江山的霸气。
在我买进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商业股的走势非常强劲,根本不理会大盘“一步三徘徊,五步一回头”的局面。而我买的那3只股票,齐刷刷成为商业股的3驾龙头马车,涨在最前面。
进入9月份,大盘的涨势显得迟缓起来,我也开始对3只商业股进行减仓。9月底,大盘不能站稳1200点,开始大幅下跌,惊魂未定的人们又在讨论700点才是底部的问题。
随着指数的下跌,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一直在关注的银行股、有色金属股等一只只值得投资的股票纷纷浮出了“海面”,让我怦然心动。
10月,我清仓了处于调整阶段的3只商业股,完成了“价值投机”的操作,然后毫不犹豫地开始建仓我等待了6年之久的银行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