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陀的慈光,照耀着无际宇宙 [打印本页]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3 21:31     标题: 佛陀的慈光,照耀着无际宇宙

1.无量寿光
        佛祖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西元前565年,卒于西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佛陀01.jpg

2.梦象受孕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后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庄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佛陀02.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23 21:32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陀01.jpg (2007-12-23 21:31, 47.45 KB) / 下载次数 3254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09&k=d1bb8f2b3192b2ca0b72faf0a7b0ad92&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02.jpg (2007-12-23 21:31, 40.91 KB) / 下载次数 3225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10&k=f1e5a14522514bc3ba31a064e1f7d61e&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3 21:43

3.七步莲花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忧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忧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出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端的意思。 佛陀03.jpg

4.姨母抚育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轻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育王子
  摩诃波阇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已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阇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佛陀04.jpg


图片附件: 佛陀03.jpg (2007-12-23 21:43, 51.31 KB) / 下载次数 330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11&k=a1e2b67460febba49206c421ecaf91a5&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04.jpg (2007-12-23 21:43, 34.88 KB) / 下载次数 3237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12&k=3ebf89c49dfb88edbbdb2c6f2468cfa6&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4 22:08

5.出游感苦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静。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忧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壮,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忧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秽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佛陀05.jpg


6.夜别妻儿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还应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忧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悄悄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佛陀06.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24 22:10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陀05.jpg (2007-12-24 22:08, 39.01 KB) / 下载次数 3262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19&k=69aa63c7e7773726b0c679c2b79e57a0&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06.jpg (2007-12-24 22:08, 35.74 KB) / 下载次数 3309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0&k=7f4907e7d22f93d0a3845ce14f545bda&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4 22:19

7.夜渡凡尘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好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了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画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佛陀07.jpg


8.削发更衣
  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里,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且发誓言:“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这时来了一个猎人,身着袈裟,王子就以身上的华丽服饰相换,完全成了僧人形象。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佛陀08.jpg


图片附件: 佛陀07.jpg (2007-12-24 22:19, 38.98 KB) / 下载次数 323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1&k=4cf6e09578dec69607f005c6096a300e&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08.jpg (2007-12-24 22:19, 31.53 KB) / 下载次数 332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2&k=c74d48b29b61aec26263b3daf61f53a9&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5 23:20

9.面壁静心
  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讲“既非心理作用也非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佛陀09.jpg

10.六年苦行
  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阇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如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于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上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之。
  释迦牟尼独修苦行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佛陀10.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25 23:21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陀09.jpg (2007-12-25 23:20, 22.91 KB) / 下载次数 3239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4&k=bab548e490ed9ee6d6918096615aa1d4&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10.jpg (2007-12-25 23:20, 39.46 KB) / 下载次数 3212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5&k=bae3d9617b80f5791fc2b1758568cf18&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5 23:23

11.牧女献糜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青。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佛陀11.jpg          

12.树下静悟
  释迦牟尼放弃苦行活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他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耀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佛陀12.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25 23:24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陀11.jpg (2007-12-25 23:23, 45.15 KB) / 下载次数 3293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6&k=922d0796dd5020e46a2696d02f509ab8&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12.jpg (2007-12-25 23:23, 35.18 KB) / 下载次数 3267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27&k=d5339e5b07a130960b977b4d68e5e72f&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7 00:08

13.魔女炫媚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得悉耶(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谷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媟之状,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满贮,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女炫媚13.jpg


14.众魔败阵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请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
众魔败阵14.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27 00:11 编辑 ]

图片附件: 魔女炫媚13.jpg (2007-12-27 00:08, 57.68 KB) / 下载次数 324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33&k=424265a94a5f59235a6a3273c8d7135e&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众魔败阵14.jpg (2007-12-27 00:08, 46.68 KB) / 下载次数 326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34&k=aa32ccd28349293ddca7c73b45310ea8&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7 00:15

15.大悟成佛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传教收徒,传授人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大悟成佛15.jpg


16.鹿苑传教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示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候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度,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为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了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鹿苑传教16.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27 00:16 编辑 ]

图片附件: 大悟成佛15.jpg (2007-12-27 00:15, 40 KB) / 下载次数 3236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35&k=32285378656818d672bf031eabed9a52&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鹿苑传教16.jpg (2007-12-27 00:15, 38.43 KB) / 下载次数 325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36&k=a3d0a748660f53cd293680e5288aef49&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7 22:48

17.佛陀收徒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阇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后,皆独行用心,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会放逸。并常云游四方,慈悲教化,普渡众生。 佛陀收徒17.jpg


18.佛陀说法
  释迦牟尼组建僧团后,常端坐千叶莲花上,向僧众弟子讲经说法。
  他所说之法,有佛教的“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为佛门三宝,所谓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淫邪,戒妄言,戒饮酒食肉。
  释迦牟尼宣讲之法,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大略意思是说,世间存在的一切,都是种种痛苦的现象,即所谓“苦海无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爱欲和贪欲,要想脱离痛苦,必须根除欲望,遵循佛门的正确途径,证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
  另外,释迦牟尼还主张种姓平等,他说:“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一贤达。”[释迦牟尼的思想,主要见于《阿含经》]
佛陀说法18.jpg


图片附件: 佛陀收徒17.jpg (2007-12-27 22:48, 43.71 KB) / 下载次数 3261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38&k=59d4c92512828853cbafa9e39f38f436&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陀说法18.jpg (2007-12-27 22:48, 47.52 KB) / 下载次数 3283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39&k=110e530abab4c17b8dfcb2f4892cf2c2&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9 00:39

19.佛陀省父
  释迦牟尼成道后不久,曾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东面的灵鹫山结茅小住,其时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三人正跟随身边,听他说法。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自思:如今佛道已成,回国省父不会再惹尘障,遂带摩诃迦叶等三人回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花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迦毗罗卫国佛教大行,得道者如林。
  三个月后,净饭王病逝。释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丧事完毕,仍率弟子离开故国。 佛陀省父19.jpg


20.重见妻儿
  释迦牟尼回迦毗罗卫国后,他的妻子耶输陀罗携其子罗睺罗也前往恭迎。其时罗睺罗年方七岁,聪明智慧。
  国中跪迎佛祖者即罗睺罗、耶输陀罗。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波离。
  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罗睺罗、阿难、优婆离皆修成阿罗汉果,一起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佛陀灭度后,阿难由于听法多,记忆力强,遂诵出佛陀所讲的人生宇宙的实相真理,优婆离亦诵出佛陀为弟子们制定的行持法规,记录下来后,就是佛氏三藏书中的经藏和律藏。
  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重见妻儿20.jpg


图片附件: 佛陀省父19.jpg (2007-12-29 00:39, 45 KB) / 下载次数 3308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3&k=db0cf1f3f6baf94e208bb8aafed3aae5&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重见妻儿20.jpg (2007-12-29 00:39, 41.77 KB) / 下载次数 3191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4&k=2e2db765d2071c4ac74e2160d54e89d1&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29 00:42

21.采花献佛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
  村中有一贫穷少女,为大家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采集香花鲜果,供献佛陀。
  释迦牟尼知道她的心意,面露微笑,发大慈悲心,对她说法,并道:“一切众生,皆当随时随处出至诚心,广植善因。勿以贫贱为忧,勿轻视小的施舍,以为无福。
  少女闻法后,心解佛慧,矢志随佛以离尘世诸浊苦,勤苦修身以求解脱。释迦牟尼度她出家,号为妙花。 采花献佛21.jpg

22.佛化无恼
  舍卫国有一人,名叫无恼,身材魁悟,力超壮士,勇猛好斗,从师一婆罗门,有一天,师父唆使他清晨执利刀出门,到中午时,若能杀够一百人,把百只指头穿成指鬘(环状装饰物),饰之就能升天成神。
  无恼被惑,若醉若狂,逢人便杀,如狮捕兔,剑到指脱,国内之人,奔走藏匿,不敢外出,释迦牟尼知道后,急忙赶去解难。
  这时已近中午无恼捡点手指,已得九十九枚,遍寻人不得,恐错过时间,心中焦躁,恰逢无恼母亲,已做好午饭,怪子不归,出门来寻。无恼心智模糊,欲杀其母,以凑指数。
  释迦牟尼赶到,遮到前面。无恼舍母追佛祖,谁知力竭追赶不上。佛祖教化他道:“汝从邪师,伤生害命,造无边罪,岂能妄想成道?”无恼蓦然醒悟,掷刀道傍,五体投地,愧悔不已。后亦随佛出家,永离邪网。 佛化无恼22.jpg


图片附件: 采花献佛21.jpg (2007-12-29 00:42, 29.86 KB) / 下载次数 1999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5&k=93c2d52a425837a97bb2bc2f4a8a23ed&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佛化无恼22.jpg (2007-12-29 00:42, 42.05 KB) / 下载次数 1954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6&k=205463aeaf2ef5ecb69c5cf1ab609c7a&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30 22:18

23.佛度猎人
       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山峦起伏,林木茂盛,极多飞禽走兽。于是许多人操弓持弩,大肆猎杀禽兽。
  释迦牟尼心中,众生平等,人类畜生,本无差别。某日见一猎人,射猎飞雁,群雁惊飞,一雁中矢,哀鸣堕地佛祖心中慈悲,化作俗人,抱护伤雁劝告猎人道:”大雁生长川泽湖泊之间,与人无争,有什么罪恶,要受到你诛戮呢?要知道,人若杀生害命以自济活,乃是罪孽深重的业障,若不自拔,报应将如影随形,就在目前。“
  猎人听了佛祖之言,感悟悔过,忙取药给雁治伤包扎,并放之于山林,佛祖又点化他道:”慈悲为本不伤众生,博爱济众福常随身。“猎人即皈依了佛陀,愿受佛门五戒,以脱苦厄。 佛度猎人23.jpg


24.驯服醉象
  释迦牟尼还有一堂弟,叫提婆达多,也随众出家,他骄傲狠戾,妒忌佛陀,想争夺僧团领导权,分裂佛教,他诱惑摩揭陀国王子阿阇世杀害了崇奉释迦牟尼的父王频婆沙罗,后来又欲加害佛陀,但三次暗害,都不成功。
  他们又假意请佛陀入城,暗中在道旁埋伏一头醉象,欲趁机杀踏,释迦牟尼带领五百弟子,往城里而来。百姓恐佛被醉象伤害,站在城头,请佛陀不要过去,醉象却昴头甩动长鼻,直奔佛陀,释迦牟尼毫不畏惧,迎了上去,伸开五指似雄狮怒吼,醉象伏地受法,从此驯服,不敢害人。
  后来,阿阇世王觉悟,归佛忏悔。提婆达多党徒离散,众叛孤家寡人,无处容身,气愤而死。 驯服醉象24.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30 22:20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度猎人23.jpg (2007-12-30 22:18, 41.47 KB) / 下载次数 197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7&k=0db0532da72ad3c3253ba755ffbbe384&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驯服醉象24.jpg (2007-12-30 22:18, 32.13 KB) / 下载次数 2018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8&k=093e8379004535b34212587897d0b3f5&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7-12-30 22:27

25.收比丘尼
        释迦牟尼返家省父后,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和妻子耶输陀罗都先后皈依了他。同时,有更多的妇女也信奉了佛教,其中有许多希望能加入佛教僧团,释迦牟尼也准许了她们的请求。
  他说:“我今分众为四众,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凡是信奉佛教,愿意披剃出家的,男的名为比丘,女的名为比丘尼。这是出家的二众。凡是信奉佛教,不愿出家的,男的名优婆塞,女的名为优婆夷,这是在家的二众。”
  本图即为释迦牟尼收女性弟子的情况,傍侧僧人为阿难。
  早期的女性佛教徒都乐善好施,忠诚于佛法,并能传教布道。她们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收比丘尼25.jpg

26.不蓄金银
       “五戒”再加上不观听歌舞,不着华鬘,不坐高广大床,过午不食,不蓄金银财宝,即为佛教的沙弥“十戒”。
  释迦牟尼强调人生皆苦,贪爱皆是苦因,钱财是人所贪爱之物,变化无常,终将消失。欲解脱人生痛苦,就应舍去贪爱之物,消除贪欲之贪,这才可能达到没有痛苦的涅槃境界。
  图中倒卧地上之人,穿金戴银,广积财宝,贪得无厌,但是财宝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贪欲只会使他更为痛苦而无片刻的心理安宁。因此,只有虔信佛祖,崇敬三宝,才能登上“佛筏”,从无知,贪欲而痛苦不堪的此岸渡过生命的长河,到达智慧的彼岸。 不蓄金银26.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7-12-30 22:30 编辑 ]

图片附件: 不蓄金银26.jpg (2007-12-30 22:27, 25.84 KB) / 下载次数 1987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49&k=da6f42eb2789ce0f7f68f8ef14a222d6&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收比丘尼25.jpg (2007-12-30 22:27, 41.41 KB) / 下载次数 1994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50&k=ae4fe8a099f8a0bfbee59b5755755642&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8-1-1 02:06

27.象猴得渡
  释迦牟尼一日坐在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静思,一只猕猴手捧蜜果,一头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于前,佛祖睁慧眼询问其故。
  猕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亲眷数百,每日攀树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猎射杀我辈,伙伴尽皆丧身,我幸攀树枝过溪而免,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说:我所居处附近有一恶人,对我象群十分凶狠,陷井捕捉,刀箭杀伤,我为避灾祸逃匿于此,幸遇佛祖,祈求庇护。
  释迦牟尼听后,对象猴说道:“伤生害命是佛门第一大戒,滥施强暴的人终将受惩,你们欲要解脱苦厄,须精修磨炼。”说罢遂与象猴同饮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连禅河,溺水而死,待转世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脱。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处,仍有遗迹可寻。 象猴得渡27.jpg

28.普度众生
        ①佛陀带领摩诃迦叶等三位弟子到古印度迦尸弥罗国传教。②有一青年名毗阇先,心地善良,当时久旱无雨,他就到旷野撒谷物喂鸟,以此向天祈雨。③毗阇先父母年迈多病,他尽心奉养,非常孝顺。④毗阇先乐于助人,学校的老教师脚部受伤,他热心治疗。⑤毗阇先妻子贤惠,幼子乖巧,家庭和睦幸福。⑥他好学不倦,略有积蓄,就请妻子购回书籍学习,求取真知。⑦毗阇先勤学仁厚,常于夜半起来为饲养的牲畜加添饲料。⑧持之以恒不失善行的毗阇先为佛陀赏识,就吩咐摩诃迦叶前往渡化他。
  毗阇先悉听了迦叶尊者种种教诲,明白了许多真谛,遂皈依了佛陀,后来成为著名的在家弟子。 普度众生28.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8-1-1 02:07 编辑 ]

图片附件: 象猴得渡27.jpg (2008-1-1 02:06, 40.46 KB) / 下载次数 2000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51&k=aa915752cfd9b1c24250ec46658bb1fd&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普度众生28.jpg (2008-1-1 02:06, 38.24 KB) / 下载次数 1997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52&k=32f5172d8fc1ca13b0f35847dad13381&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8-1-1 02:15

29.佛渡众生(二)
  ①古印度摩揭陀国某村有一少女名叫优那陀耶,她父母双亡。②她摆设一个小摊,出售水果蔬菜等杂货,由于买卖公平,生意还不错。③后来她与同村青年结为夫妇,婚后感情融洽。④不久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更增添了乐趣。⑤可惜好景不长,丈夫因病去世后,幼子亦即患病身亡。她抱着死去的孩子来到正在菩提树下坐禅的佛陀前祈求超度。⑥佛陀对她讲道: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人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苦,别离苦。生活在尘世上,就是生活在“苦”中。⑦优那陀耶回村后,迫于生计,便求助邻里,时逢瘟疫流行,病死之人甚多,人人自顾不及,无力相助.⑧她深感丧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忆及佛陀的教诲,决心脱离苦海。后来,她精心修行,终成正果。 佛渡众生(二)29.jpg

30.普渡众生(三)
  ①中印度摩罗拘陀国有位妇女名叫波摩,她与丈夫虽非富有,但感情甚笃。②每逢丈夫在田间忙碌时,波摩忙完家务,总要到田里去帮助他,他们还有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③有一天,丈夫去地里后,波摩在海边的树下给小儿子喂乳,大儿子在海滩上嬉戏,心里充满幸福。④但人世间的幸福不会长久,波摩喂完幼儿把他放在树下时,灾难已开始降临了.⑤正在田地收割庄稼的丈夫,被窜出的毒蛇咬了一口,很快就毒发身亡...⑥一只凶猛的兀鹫,忽然从天而降,叼起树下的幼儿,刹那便无影无踪.⑦大海掀起了汹涌的浪涛,卷走了正在海滩的大儿子.⑧短短的一天之内,波摩便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娇儿。她悲痛欲绝,望着正在焚烧丈夫遗体的火焰,深感世间之苦,家破人亡的波摩皈依了佛陀,虔诚地祈求解脱。在佛陀的点化下,她潜心修行,勇猛精进,后来成为有名的佛门女弟子。 普渡众生(三)30.jpg


图片附件: 佛渡众生(二)29.jpg (2008-1-1 02:15, 40.03 KB) / 下载次数 1979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53&k=7ce3da2659df2f6fb71bfac3ab37a243&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普渡众生(三)30.jpg (2008-1-1 02:15, 35.68 KB) / 下载次数 1957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54&k=ea0dc305aa6f7905a543a9d6975ca6b7&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8-1-3 00:35

31.佛说前生
  佛陀有一次向弟子们这样说“以前有一国王叫勒那跋弥,他秉性善良,体察民情,得到百姓爱戴,由于无子,他虔诚祈天帝。不久,王后就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人称善事太子,太子少时十分聪慧,熟读经书,深明其义理。
  他常端坐菩提树下静思,或听僧众诵经讲道,看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相貌堂堂,酷似天帝。
  一日,他途经郊外,见农夫犁田,便下车试之,随即看见了这样一件事--耕地之时,地中的许多虫蚁被驱出;一只蛤蟆趁机饱餐虫蚁;尔后一条蛇又吞食了蛤蟆;接着一只大雕飞来啄食了那条蛇。
  太子看后,感慨不已,心忧不乐。他一面随国师遍访名山,求学寻道,一面劝告父母多做善事,更加体恤民间疾苦。后来,当善事太子到了绀琉璃山时,众多天女手持珠宝,奉献于他。佛陀最后说道:那时的善事太子,就是现在的我啊!勒那跋弥国王就是现在的净饭王,那时的王后就是我母亲摩诃波耶。 佛说前生31.jpg
32.双林灭度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一日到了拘尸那伽城外娑罗双树林间,这地方四面各有两株娑罗树,枝枝相对,叶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上下野花如锦,香气四溢,清幽宜人。
  佛陀命阿难在双林中设席铺床,然后头北面面,右肋着席,叠足安卧,中夜之时,他对弟子说完最后的遗教,便默然无声,安祥圆寂。
  释迦牟尼双林灭度后,他的出家弟子和世俗弟子们无不泫然流涕,皆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佛的遗容,缅怀佛的功德。七日后,由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了葬礼,在拘尸那伽城天冠寺举火焚化,薪尽火灭,摩诃迦叶取出舍利(高僧遗体焚烧后留下的珠状物),分为八份,用净器装盛,分送八国造塔供养。 双林灭度32.jpg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8-1-3 00:39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说前生31.jpg (2008-1-3 00:35, 45.46 KB) / 下载次数 2031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60&k=a387afaf4fb5d923ae796e39e48f711f&t=1714439357&sid=5Nnzj1



图片附件: 双林灭度32.jpg (2008-1-3 00:35, 52.98 KB) / 下载次数 1997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61&k=d7a0687a05809364abde849cf808aab0&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8-1-3 00:41

33.佛光普照
       释迦牟尼静坐菩提树下得大觉悟后,创立了佛教基本教义,他广收门徒,组建僧团,度人不计其数,总计其一生,说法四十余年,谈经三百余会,功德无量。
  自他灭度后,佛教弟子多次聚集,追述他所教的学理,编集成卷帙浩繁的大藏经。
  他的生平事迹,也随着佛教在亚洲地区的传播而流传开来,并逐渐被后人赋予神秘的色彩,他本人也被神化为法力无边的佛祖。
  我国汉族地区人们习俗上称他为如来佛,如来,是佛的十种称号之一。“如”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循此真如达到佛的觉悟。“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大乘佛教认为有许多佛,故如来并不一定专指释迦牟尼。 佛光普照33.jpg

全文完



[ 本帖最后由 网夏居士 于 2008-1-3 00:52 编辑 ]

图片附件: 佛光普照33.jpg (2008-1-3 00:41, 30.61 KB) / 下载次数 2003
http://www.j-y-d.net/attachment.php?aid=6462&k=5532586ea59ba1bdc2dedf73e2358ad6&t=1714439357&sid=5Nnzj1


作者: 网夏居士    时间: 2008-1-3 00:56

       佛法是什么呢?
       就是佛陀彻底觉悟后,把他发现的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把人类身心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通通告诉了我们。所有这些真理和方法,就是佛法。认识这些真理,掌握这些方法,再用自己的身心作为实验室,亲自去实践和验证佛法,通过长期反复不断的熏修,就可以把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学佛。学佛可以彻底解决心灵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心灵转变了,外部的世界和自身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是切实可行的出路。任何人只要肯,就可以亲自办好这桩事。





欢迎光临 .::金银岛财经::. (http://www.j-y-d.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